我們(men) 的生計—糧食、工作和能源,都依賴於(yu) 正常運作和有彈性的全球供應鏈。不幸的是,新冠疫情在各個(ge) 地區的進展帶來的不確定性,使全球範圍內(nei) 恢複業(ye) 務變得困難。
與(yu) 此同時,在電子商務繁榮的推動下,集裝箱航運運價(jia) 達到了曆史最高水平,運輸能力被擁擠的港口所阻擋,這對遠離全球生產(chan) 中心的發展中國家來說是一個(ge) 雙重打擊,其中小島嶼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受到的影響最大。
根據聯合國貿發會(hui) 議不久前最新發布的《海運回顧》,除了急需的疫苗和關(guan) 鍵食品供應外,供應鏈危機還可能導致海上運輸成本增加,從(cong) 而使全球消費者價(jia) 格水平再提高1.5個(ge) 百分點。
對小島嶼發展中國家,他們(men) 受到的價(jia) 格影響是其他國家的五倍,消費者價(jia) 格通脹率將增加7.5個(ge) 百分點。
在需求方麵,不斷增長的電子商務和經濟刺激計劃給承運人、港口和多式聯運供應商帶來了額外的壓力。而在供應方麵,大流行又給各層業(ye) 務運作帶來阻礙。
在典型的門到門貿易交易中,一個(ge) 集裝箱現在要整個(ge) 運輸係統中多花20%的時間,而船隻、拖車和集裝箱則被困在擁擠的港口。
這意味著,對於(yu) 同樣的貿易量,我們(men) 需要更多的運輸能力和設備,但這需要時間來建造和采購。
交通擁堵正在損害貿易,威脅可持續發展。從(cong) 短期來看,隻有改善現有設施的性能才能緩解這一問題。
供應鏈危機是由主要供應鏈樞紐的積壓造成的,在今年無疑會(hui) 持續下去,對世界各地的貿易產(chan) 生負麵影響,重塑貿易流。
一些主要經濟體(ti) 之間持續不斷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可能導致新的貿易對抗,對全球供應鏈產(chan) 生重要影響,因為(wei) 各國會(hui) 將生產(chan) 轉移到地理和政治上更近的地方。
此外,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和區域全麵經濟夥(huo) 伴關(guan) 係等協定,預計將影響全球貿易格局。非洲和亞(ya) 太地區的區域貿易預計會(hui) 增加,從(cong) 其他地區分流貿易。
早在新冠疫情之前,第四次工業(ye) 革命技術就已經在推動全球價(jia) 值鏈重組,涉及到生產(chan) 的重大轉移。
大流行加速了這一趨勢,生產(chan) 的彈性和可靠性變得更加重要,自動化和回流(即把生產(chan) 活動又帶回到原產(chan) 國)允許針對變化的需求采取更靈活的調整, 在發生大流行病或其他外部衝(chong) 擊時減輕公司的風險。
為(wei) 了解決(jue) 供應鏈危機,發展中國家有機會(hui) 通過區域協定來發展和加強區域價(jia) 值。這些可以確保小公司合作,以減少交易成本,並從(cong) 規模經濟中受益。

區域一體(ti) 化不僅(jin) 可以增加貿易流動,而且可以促進結構變化,因為(wei) 當地公司可能更容易向區域市場出口具有較高附加值的貨物,而不是國際市場。
通過貿易協定實現的經濟一體(ti) 化也可能增強複原力: 聯合國貿發會(hui) 議最近的研究表明,貿易協定內(nei) 的主體(ti) 有更強的能力抵禦疫情期間的貿易低迷。
與(yu) 此同時,大疫情驅動的數字化轉型,要求各國優(you) 先考慮其數字基礎設施和供應鏈投資。港口和公共邊境機構的數字化就是一個(ge) 很好的例子。海關(guan) 自動化、到達前數據處理、港口掛靠優(you) 化和其他數字解決(jue) 方案可以幫助加快港口處理和海關(guan) 操作。
供應鏈危機讓世界看到了,如果不加控製,氣候危機會(hui) 是什麽(me) 樣子。全球氣候災難的影響將遠超過疫情的影響,發展中國家尤其會(hui) 感受到氣候變化的後果,由於(yu) 與(yu) 氣候有關(guan) 的災害,它們(men) 所遭受的相對經濟損失已經比高收入國家高出三倍。
聯合國貿發會(hui) 議(UNCTAD)最新的《貿易與(yu) 發展報告》(Trade and Development Report)呼籲采取變革性的方法適應氣候變化,製定綠色產(chan) 業(ye) 政策,以更具彈性和更綠色的價(jia) 值鏈推動增長和創造就業(ye) 。
製定綠色產(chan) 業(ye) 政策前應確定對氣候適應投資構成最重大製約的領域,引導國內(nei) 和國外投資參與(yu) 這些活動,並監測這些投資的管理方式是否能夠維持良好就業(ye) 。
去年11月在格拉斯哥舉(ju) 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(hui) (COP26)上,強調了我們(men) 需要大規模的公共投資,以建設以可再生能源和綠色技術為(wei) 動力的多元化低碳經濟。
需求是切實存在的,現在就是滿足它的時候。據估計,到2030年,發展中國家每年的氣候適應成本可能達到3000億(yi) 美元,如果目標沒實現,到2050年將達到5000億(yi) 美元。我們(men) 必須現在就采取行動,使航運脫碳,並建立有彈性的全球供應鏈,以保持貿易流動。
中國電子電器出口印度尼西亞(ya) SNI合規清關(guan) 門到門服務
2025-09-29跨境電商Lazada 攜手天貓,“一鍵輕出海” 激活東(dong) 南亞(ya) 6 億(yi) 市場
2025-09-18中國布條出口印度尼西亞(ya) 配額清關(guan) 的重要性有哪些?
2025-09-10